一文揭晓网易有道上市时间 网易有道今晚上市( 四 )


招股书里也提到,过去两年,有道工具产品的月活增长了42.5%,即两年时间净增加了三千万月活,转化率是有非常具体的上升数据的 。其中,转化贡献率最大的依次是词典和翻译,云笔记用户质量最高,少儿词典用户增长最快,有道一半的月活集中在一个产品上 。在工具的布局思路上,我们的重点肯定是K12相关的,现在卖的最好的硬件是有道词典笔 。另外,我们觉得乐读、数学等少儿素质类的产品,在APP端会走的比较通,方便使用而且很容易让家长去付费 。
你提到的一些题库公司,我个人觉得,搜题的用户质量整体上会比词典的用户质量低一些 。我们之前也做过搜题,但不得不承认这个领域已经被其他公司占住 。学习工具从0到1开始做、到做到最大,是很难的,目前教育里最大的工具就是有道词典和作业帮 。对我们来说,有意义的流量至少要达到千万以上的月活,怎么找到突破口、怎么用新方法做到这样的规模,对我们来说是很tough的事情,每一家有一定规模的公司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如果不能做到,任何公司都会进行战略性的放弃 。
对有道来说,我们在工具上比较关注两方面:一是创新产品,我们会探索以学生流量为中心的新的工具品类,不会在其他已经做到很大的工具上花太多精力 。另外,我们关注现有工具转化率的提升,提升的关键,还是找到用户的消费习惯和需求痛点 。
在这个方面,我们已经摸索出了很多具体的方法和一整套的流程,比如试听课、优惠券、开学/期末活动等等 。具体到有道词典,新装用户我们会问你是不是学生、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小学生;词典打开,那首页最好的位置是一定是留给课程(有道精品课),等等 。这些都是非常细的工作,我们的团队很有耐心,有机流量的转化率也在不断改善 。
总之,我们认为在教育市场,有道还是非常有机会的 。其他市场中我们没有自有流量的优势,教育市场里我们是有的 。
当然我们很清楚两点:一是,自有流量形成有效转化的起点,还是做深产品,只有把工具做成用户心智中的默认产品,才能产生强竞争力 。产品很薄肯定不行,比如知识付费,流量为主、产品很薄,我们不是那样的逻辑 。二是,我们从来没觉得,因为我们有工具产品,所以我们的获客成本就比学而思网校低,不一定的,学而思网校的获客成本可以很低,他们整体已经形成很强的品牌,但我们现在的工具产品只有词典、翻译和云笔记 。
所以接下来,一方面我们还会持续迭代这个转化漏斗,一旦这个转化模型成熟,我们在收入规模上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课程的ASP(平均客单价)也会上升 。另一方面,还是要遵循教育品牌和口碑这条老路,做好的工具产品、慢慢打磨课程,让有道在家长和学生心中形成“品质”的概念 。
也是基于这两点,在外部获客上我们只进行正常的投放,没有很激进 。

一文揭晓网易有道上市时间 网易有道今晚上市

文章插图
36氪:所以从今年暑假开始,网校公司都有比较大的市场投放,有道却没有参与其中?既然提出All in k12,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什么不会想要抢占市场、扩大规模?
周枫:我们今年也有投放,去年算是试水,今年正式投放,而且现在看今年的投放效果还不错,后面也会考虑加码和加快节奏,前提是产品打磨好 。
我们觉得运营、投放都只是战术层面,投放很难长期可持续,共享单车这样的生意我们也做不来 。战略层面,有道和网易一样始终盯着用户,最终用户记住的一定是产品 。长期来看,在线教育本质上还是内容生意,内容生意一定是个慢生意,需要慢慢打磨出有口碑的产品 。新东方、好未来之所以走到今天,就是因为他们有好的产品 。
在线教育里有很多一时规模很不错、但是产品不够好的公司,后来都失败了 。教育这样的行业是不是一定适合VC,我觉得都不一定,VC追求的是高速增长和超额回报 。
我们认为所谓“市场份额”是个伪命题,没有所谓70/20/10,大公司都是被小公司打败的 。反正我们已经晚了,去跟大公司拼资源没有意义,所以我们一定是创新者,我要有不同的战略,相比于投放比较凶猛的网校公司来说,我们会更偏技术、更偏创新 。这个市场已经非常拥挤了,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是唯一有可能制胜的方法 。
就算最开始我们是先入局者,我想我们还是会选择慢慢打磨产品的方式,而不是大规模投放或采用比较激进的打法,那不是我们的基因 。网易游戏做成也是靠产品,音乐能后来居上也是如此,网易的文化就是这样,不是靠营销投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