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教案名师推荐五篇( 三 )


(三)学习生字
1.学习“一”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一”共几笔?哪一笔?
(2)教师记字形:“一”,横“一” 。
(3)学生指名、互相、小组记字形 。
(4)“一”表示数目,我们可以用“一”说什么?(一个人、一把椅子??)
2.学习“二” 。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二”共几笔?哪几笔?
(2)指名、互相记字形 。
(3)组词:三朵花、三棵树、三粒种子??
(四)指导看笔画笔顺表
1.红笔画是新笔画 。
2.第一栏是生字,第二栏是笔顺 。
3.右下角的数字是生字的总笔画数 。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抽读生字 。
2.识字游戏 。
四、指导书写
(一)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中的横虚线称作“横中线”,竖虚线称作“竖中线”,横竖两条虚线的交点称作“中心点” 。4个小格分别称作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
(二)指导书写“一”
1.教师范写,提问:“一”字的一笔写在哪里?两边顶不顶格?
2.师述:“一”,起笔在左横中线,收笔在右横中线稍靠上一点,“横”要平,居中 。
3.学生描红,仿写 。
(三)指导书写“二”
1.教师范写,提问:“二”字的两横写在哪里?一样长吗?
2.师述:“二”,两个“横”分别在左横中线的上、下,相距不远不近,笔画走向同“一”,各笔画分别居中 。
3.学生描红,仿写 。
(四)指导书写“三”
1.教师范写,提问:“三”字中的三横长短一样长吗?中间的“横”离上下两个“横”是不是同样宽?
2.师述:“三”,三个“横”分别落在横中线上方,横中线和横中线下方,上下两“横”距中间的“横”不远不近,笔画走向同“一”,各笔画分别居中 。
3.学生描红,仿写 。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儿歌和三个生字 。
课后反思: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对基本笔画掌握较好,只是个别学生的书写习惯还有待培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培养 。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1.读儿歌:指名、小组读 。
2.抽卡片读生字 。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新笔画
竖 横折 撇 竖弯 点 竖弯钩 捺 横折弯钩
丨 丿 丶
1.教师范写笔画,说出各笔画名称 。困
2.用铁丝演示“ ”,帮助学生记住笔画是一笔 。
3.学生书空笔画 。
4.小组记忆笔画名称和写法 。
(二)学习生字
1.提自学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
(2)根据笔画顺序记忆字形 。
(3)利用儿歌弄懂字义,组词说句 。
2.学生自学生字:四、五、六、七、八、九、十
3.检查自学效果,教师指导 。
(1)“四”的第三、四笔是“撇、竖弯” 。
(2)“五”的第三笔是“横折” 。
(3)“六”的最后一笔是“点” 。
(4)“八”撇低,捺高,中间留空 。
三、巩固练习
1.抽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
2.识字游戏 。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从整体到笔画说说怎样写 。
2.教师范写 。
(1)“四”,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的右半笔都要往里收一些,且不要拉得太长,第三笔“撇”,起笔稍重,收笔要轻,要拉出笔锋 。
(2)“五”,第二笔为“竖”,由竖中线起笔稍左方向运笔 。
(3)“六”,第一笔为“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横”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为“点” 。
(4)“七”,第一笔“横”起笔在左横中线稍下,穿过中心点以后在右横中线稍上收笔 。“竖弯钩”
起笔在竖中线稍左一点 。
(5)“八”,第二笔是“捺”,起笔在左上格,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再拉出捺脚 。
(6)“九”,第一笔是“撇”稍直,不要太斜,“横折弯钩”起笔后先向右上方运笔,折后向下,稍左运笔,弯要有弧度,钩要小 。
3.学生描红,仿写 。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7个生字,知道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表示数目的 。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教案名师推荐五篇5
《多对少》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5个生字,学写2个字,会认7个字 。会读指定词语 。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能结合生活实际和儿歌内容了解生字意思,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儿歌读正确,大体了解意思 。
3、积累语言,运用对子歌的形式编对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