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一位同学概括本段的内容:学习的作用是弥补不足 。
(四)导入下一段:学习能够改变、提高自己 , 能够弥补不足 , 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四段 。大家齐读第四段 。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 。
1.先分析前四个比喻句 。(学生:积土成山 , 风雨兴焉 。由土到山 , 是一个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 。)这是哲学上的一个量变过程 , 堆积成高山 , 那里的气候条件就发生了变化 , 请大家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答:迎风坡降雨等) , 是哲学上讲的质变 , 是一个飞跃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积水成渊 , 蛟龙生焉” 。)相反“用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 , 不积小流 , 无以成江海”说明不积累就将一事无成 。找一位同学概括这四句话所强调的内容是什么 。(生答:学习要善于积累 。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积累的好处 , 学生说及:我们的读书笔记 , 成语 , 名言警句等的积累是一种量变过程 , 伴着积累 , 伴着成长 , 气质就发生了变化 , 是质变过程 。)
2.要想做到长期积累 , 我们该如何做呢?让我们分析下两组比喻句 。第一组比喻:骐骥与驽马对比 , 说明客观条件的优劣不是成功的条件 , 只要坚持就能取得成功 , (为了活跃气氛 , 更易于理解 , 举龟兔赛跑的故事 。)第二组比喻:“锲而舍之 ,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 金石可镂 。”(生举铁杵磨针的故事 , 滴水石穿的事实 , 说明做事要坚持不懈 。)
3.做到坚持不懈还不够 , 我们还必须做什么呢 , 请看最后一组比喻句:蚓无爪牙之利 , 筋骨之强 , 上食埃土 , 下饮黄泉 , 用心一也;(学生译出两个定语后置的句子 , 说出“上”与“下”的用法以及实词“强”的用法)蟹六跪而二螯 ,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 用心躁也 。(学生说出“寄托”的古今异义)通过蚓与蟹对比 , 说明学习要专心 。
四、略析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 对比论证 。
五、分析语言特色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 , 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 , 具体 , 生动 , 深入浅出 , 使读者容易接受 , 并不是开始我们所想象的老学究那枯燥、乏味的说教 。
六、总结
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 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会赋予它新的内涵 , 我们推想荀子写此文的初衷 , 是针对自己提出的“性恶论”中的“恶”采取的一种措施 , 要加强后天的学习 , 来增强自身的修养 , 去除恶的本性 , 改变自己不良的天性 , 成为有学问、有修养的谦谦君子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 , 应该超越古人 , 上升到我们这个时代的高度: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 因为学习能开阔人的视野 , 学习能增长人的学识 , 学习能改善人的生活 , 学习能提高人的品位,学习能改变人的命运 。请学生举例子(张海迪、海伦·凯勒……)
七、作业
1.写一篇一二百字劝学文字 。
2.背诵课文 。
板书设计(用多媒体)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5
《鸿门宴》
[教学目的]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 , 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 , 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 ,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 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 , 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
[教学设想]
1、课文情节起伏 , 人物形象鲜明 , 拟作为叙事写人的叙文处理 , 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 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
2、课文篇幅较长 , 阅读有一定难度 , 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教学时数]三教时 。
第一教时
一、导入
推荐阅读
- 高一语文教材备课教案新编五篇
- 舞蹈学生个人总结范文 高一学生个人总结范文
- 榆树什么时候移栽成活率高一点 榆树什么时候移栽成活率高
- 高一上学期自我鉴定200字 高一上学期自我鉴定
- 国际妇女节走心祝福语文案100句
- 祝妇女节快乐的祝福语 2021最新妇女节快乐祝福语文案
- 2021最新妇女节祝福语文案简短
- 冬天的美景高一满分作文800字
- 冬天的景色满分作文高一800字
- 描写冬天景色的优秀作文 冬天的景色优秀作文高一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