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类比推理让学生从感性上接受基因在染色体上)
通过上面的导入很容易过渡到萨顿的发现以及假说 , 但是要说明一点 , 假说的提出不是无根据的乱说 , 而是通过“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 , 因为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这里面需要给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类比推理 , 并强调其重要性) , 然后是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与讨论”:
你同意以上的分析(指基因在染色体)吗?如果你也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 , 请你在图中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符号 , 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P28图)
这个“思考与讨论”必须让学生来完成 , 当学生将基因标注在染色体上之后 , 会发现不管是F1还是F2代 , 结果与前面孟德尔所做的实验(还没有发现减数_之前)完全是一致的 , 到这个时候学生会有这种感觉:将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标注在染色体上是一点都没有问题 。
(三)摩尔根的实验
由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 , 其正确与否 , 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
实验图解(略)
对于摩尔根的实验我想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选材是关键(果蝇)
2、所研究的性状(红眼和白眼)也很重要 , 是一对相对性状 , 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3、关注特殊的现象(白眼性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是实验最终的突破口 。
4、性染色体的发现推动了这个实验的进展 。
将控制白眼的基因w定位在X染色体上 , Y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 上述的实验现象的导了合理解释 。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写出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的遗传图解:
还必须提醒学生注意 , 在孟德尔对豌豆的杂交实验现象提出合理解释之后还必须有一个验证 , 即测交实验 , 因此这里也需要多摩尔根的解释进行验证 , 这个过程让学生完成 , 有利于对前面遗传图解的巩固 。
高二下期生物教案2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内容
处于生活状态下的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 并利用这些物质和能量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 , 进行新陈代谢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 , 细胞内部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都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 。因此引导学生掌握酶的概念和本质 , 理解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非常重要 。另外 , 学生已具备做科学的能力 ,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科学地思考 , 积极动手实验 , 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十分有益 , 因此本节课初步引入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 。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 , 对于纯化学反应已熟悉 , 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 。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下进行的 , 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温和状态 , 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 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 , 才能使高效有序的进行 , 因此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探讨活细胞内酶的本质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
2.能力目标
①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 , 学会控制自变量 , 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 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
②在问题探讨 , 有关实验设计 , 资料分析等问题讨论中 , 培养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查阅资料、共享信息的能力 。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回顾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史 , 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
②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 , 而且要善于质疑 , 创新 , 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鼓励评价法、比较说明法、卡通图片法 ,
2.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设计实验表格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精心设问 , 步步深入(5分钟)
推荐阅读
- 高二下册生物讲课教案
- 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测试题 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教案
- 高二生物学考备考策略 高二生物学考教案
- 沪教版高二生物选修三教案
-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必背 高三网生物知识点总结
- 物理化学生物可以选什么专业 物理化学地理可以选什么专业
-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史沿革
- 应用生物教育是干什么的主要课程有哪些科目
- 深圳市爱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
- brp卡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