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资料来看,在辽宁喀左发现的距今五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有大型的祭坛、神庙、积石冢等,是举行大规模祭祀活动的场所;有裸体怀孕的妇女陶塑像,可能是受先民膜拜的生育女神 。更早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人面虫身图像,墓葬中死者头颅西向而卧,也都透露出远古时代礼仪制度的若干信息 。
在古代文献方面,有“自伏牺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的说法 。实际上,礼仪制度的演变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真正比较完备、系统的是西周的礼制 。
周以前的礼仪制度,由于材料匮乏,文献不足,已经难以详考了 。由儒家学者整理成书的礼学专著“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 。
在汉以后二千多年中,它们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因此被称为“礼经” 。现在,要研究探讨古代主要适用于贵族的礼制,“三礼”仍然是最重要的书 。
虽然对它们的思想倾向评价不同,它们的论述中有不少只是出于后世儒家的理想,但它们在文化史上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影响的 。古代所谓礼仪,包括的范围内容和形式非常广泛,诸如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灾害祈禳、学校科举、军队征战、行政区域划分、房舍陵墓营造,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举止,无不与礼仪有关,它几乎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的庞大的概念 。
直到近代以后,礼仪的范畴才逐渐缩小,现在则一般只有礼节和仪式的意思 。中国的礼仪文化以其平和、中正的特征,对人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
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 。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小到家庭、企事业单位、社区,大到城市、国家),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
就北京而言,最现实的是迎接2008年奥运会 。怎样体现北京人以及中国人的有礼、有节,体现礼仪之邦的文明、友好,无疑成了北京这几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 。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 。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 。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
当我们是行人的时候,往往是怎么就近就怎么走路,管他有没有红灯,管他有没有人行道,讨厌那些没按规章开车的人;当我们开车的时候,总是抢车道、夹塞儿、占非机动车道,讨厌那些在马路上乱闯的行人 。
当我们是消费者的时候,经常把个人的怨气往服务人员身上撒,还总说他们态度不好;当我们是服务人员的时候,又总是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上来,却总怨顾客太挑刺 。
当我们和同事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事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
当我们作为子女的时候,总是不愿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总是大方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钱,总是大声地把父母的问话送上天,对于父母的生日,天才晓得;当我们身为父母的时候,从没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做心灵上的交流,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还说已经给他们的关爱太多,就是他们自己不争气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 。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
推荐阅读
- 什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
- 什么被称为文明之母
- 如何让高中学生度过高一过渡期?
- 文明重启防空洞怎么进去
- 2023年绍兴嵊州公办初中学生报名怎么分类?
- 平顶帽好看吗 平顶帽好看吗?
- 全国文明城市几年评选一次
- 中学生励志演讲稿3分钟 适合中学生看的励志演讲稿
- 餐桌礼仪是什么 餐桌礼仪的重要性是什么
- 苏美尔文明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