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知识梳理小卷( 五 )


作者根据水的特点采用拟人的手法 , 生动地介绍了水的三态变化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 全文共五段 , 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
作者抓住“水会变”这一显著特点 , 围绕“变”字 , 用第一人称“我”对水的变化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 其中运用了如“我在天空漂浮着 , 有时候穿白衣服 , 有时候穿黑衣服 , 早晨和傍晚我又常常把红纱披在身上”以此来形容水变成云后的不同色彩 。而云遇冷又变成了雨、雹子、雪 。
课文分别用“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来描述雨、雹、雪的形态;用“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描述雨、雹、雪落到地面时的情景 , 描写形象、确切、得体 。水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动态 , 课文选用了“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等拟人手法 , 写出了水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动态 , 最后 , 写了水与人类的关系 。
全文语言优美 , 想象丰富 , 把知识性、科学性融于趣味性之中 。二、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二年级后 , 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 , 孩子们记字的速度加快 , 但由于识字量加大 , 同音字、形近字经常会混淆 。
孩子们主动识字的愿望比较强烈 ,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多种识字方法相结合帮助学生有效识字 。在阅读教学中 , 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最有效的方法 ,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在朗读的基础上去体会感悟 ,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积累习惯 。
在写字教学中 , 教师还应充分发挥书写示范作用 , 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 , 抽象思维未得到充分发展 , 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课是一片拟人的科学短文 , 语言朴实生动 , 采取了拟人手法 , 以第一人称叙述 , 读来亲切自然 。
采取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 会使语言文字更形象直观地展现 , 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学习方法的学习阶段 , 还不能自觉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境界 。
因此 , 教师的导学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要适时而导 , 导之有效 。
三、教学重点、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 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 且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 , 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描写 , 让读者去猜 , 因此 ,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1)通过猜谜语、讲故事、换偏旁、讲故事等多种方法识字 , 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
(3)了解水的变化 。难点:(1)体会“落、打、飘”等用词的准确 。
(2)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 , 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
(4)学生能运用语言 , 合理表达 , 进行说话练习 。四、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本次研修学到的新理念 , 再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 , 第一课时 , 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12个生字 , 会读“漂浮、暴躁、灌溉、机器、淹没、庄稼、冲毁、灾害”8个新词 , 能采取多种有效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新词 。并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黑”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 读通第四自然段 。
通过抓关键词、做动作、填空、看图理解体会等方法达到有感情朗读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 。
初步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 , 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四、教学准备1、课前演说:猜猜他(她)谁 。
2.安排学生课前预习 , 读通课文 , 自己认读生字 。3.设计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的课堂练习题 。
4.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课前演说:猜猜他(她)是谁?师:课前咱们来做个小游戏 , 请你说出我们班某个同学的特点 , 其他同学猜猜他的名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