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种植园管理小知识( 四 )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辛勤管理 。11月25日我们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日子 。收获前我们又做了调查:如何正确收获蔬菜 。经调查:应先湿润土地 , 拔菜时根部才不会受损 , 保持菜的完整 。在“让我们去收获吧”的口号下 , 孩子们奔向我们的菜园 。半堂课的时间 , 两菜畦的菜被整整齐齐的码在了地边 。一会的功夫十几个袋子被装满了……
(竭力为您解答 , 希望给予 , 非常感谢~~)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 , 它要求幼儿运用感觉器官去直接感知物体的外形特征 , 或对两个以上事物做分析比较 , 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做前后的观察对比 , 从而获得丰富的印象和新的领悟 , 最终形成一定程度的概念 。
培养幼儿观察力的方法多种多样 , 我园经过近一年的“开展种植活动 , 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这一科研活动中发现利用幼儿极为喜爱的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效果相当明显 。一、要以提问引导观察 , 使幼儿观察有目的、细致、有所发现 。
1、提问要有启发性 。一般可先提问引导整体性观察 , 特征性观察 。
如“这是什么花?”“你怎么一看就知道是蝴蝶花?”“这是什么种子?”“你怎么一看就知道是蚕豆?”……启发幼儿努力找出最明显的特征 , 然后再按顺序提出有助于幼儿观察并描述各部分特征的问题 , 如“蝴蝶花的形状像蝴蝶” , 引导幼儿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 。如“迎春花是淡黄色的 , 有的5个花辨 , 有的6个花辨” , “仙人掌能进行水养会是什么结果”等 。
让幼儿在观察时就思考记录 , 从而掌握一些系统化的知识 。2、要面向全体幼儿提出问题 , 然后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
这样可以使全体幼儿都安静地倾听提问和注意观察 , 寻求答案 , 使个别幼儿的发现和回答成为集体的发现 , 使全体幼儿都处于积极状态 , 而不只是被提问者一个人的任务 。如幼儿发现了桃花的花瓣是五片 , 然后 , 全体幼儿一个个都拿着桃花数花瓣 。
当然 , 不同水平的幼儿对他们的提问应有不同难易要求 。对能力弱的幼儿 , 可向他提出一些要求观察、描述等简单的问题 。
如我班幼儿陈光海他是个插班生 , 在做种子归类游戏中 , 让他把蚕豆、赤豆等捡出来分别放入各自有标记的盆中 , 然后请他讲出种子名称 , 使他很快认识了常见种子 。3、问题提出后 , 要给幼儿留出观察、思考时间 , 使提问真正起到引导观察的作用 , 而不要提出问题就立即要求幼儿回答 。
二、在种植活动中 ,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能力 。相同的植物 , 在不同的条件之下它的生长发育情况也就不相同 。
在种植活动中 , 如果教师能注意应用那些直接与种植活动结果有关的语言提示 , 就十分有助于幼儿把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考察 , 进而可逐渐发现各事物或事物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如我们组织幼儿播种青菜籽 , 老师带一组小朋友在种植园中播种 , 再带另一组小朋友在盆中播种 , 并且把盆放在室内 , 让这二组的小朋友观察比较他们播种的菜籽发芽、生长情况 , 在观察比较中幼儿了解了日照、雨露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 这些活动大大培养了幼儿观察比较能力 。
总之 , 在种植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 , 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观察 , 使他们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 发展他们的观察力 , 从而提高幼儿智力和能力 。
园内种植 , 稳步有序 。
依靠园内大块的种植园 , 各年龄段按照各自特点开展相应的种植活动 , 如小班萝卜、中班莴笋、大班花菜对比种植 , 幼儿从播种到管理 , 全程主动、积极地参与 , 在种植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蔬菜的认识 , 也促进了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 。班级种植 , 有所创新 。
以班级为单位 , 每个班级重点开辟班级种植区 , 青菜、大蒜、菊花菜……种类应有尽有 。同时 , 本学期还新加入了班级中草药的种植 , 扩展了种植的种类 , 丰富了种植的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