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直聘怎么样(天津boss直聘上班怎么样)( 四 )


BOSS直聘商业产品设计上,有些游戏产品的味道 。
职位发布类产品,类似游戏“点卡”—— 玩家通过购买点卡,获得相应的游戏时间 。
道具类产品,类似游戏里的“加速包”——各个收入水平的招聘者都能用,愿意多花时间的,就少花钱 。不想花时间的,可以花钱继续提升效率 。
因为流量都是围绕智能匹配去的,所有BOSS直聘产品里很少会看到营销 。比如在直播招聘这件事上,BOSS 直聘只有在当这场直播有和求职者相关的职位或公司时,TA 才能看到这个直播,而不是所有的直播像一个广告位那样,放在一个固定位置 -- 以消耗平台流量、消耗用户体验的方式来服务有钱的雇主 。
求职者-招聘者双边都完成泛化后,平台会根据求职者的经验状态和使用习惯,为其推荐相关的岗位,进行产品优化 。产品优化需要更了解求职者,需要通过交互流程体现 。如果求职者是个产品经理,他完善简历之后使用软件,BOSS直聘有时候会蹦一个弹窗,请问你是哪个行业的,游戏行业还是电商行业,系统的算法需要什么数据的时候我可以弹窗去问 。
中国约有6亿蓝领、白领劳动者,按照平均18个月换一份工作,耗时1月的时间来算,每天活跃在职业市场上的人才有数千万 。蓝领白领大学生都要找工作,不同的品类/人群需要不同面向的功能优化 。比如互联网公司招白领的,简历都很长,但蓝领可能报个名就行了,完善流程就不一样 。
根据政府部门的权威统计,中国 98% 企业的生命周期从注册到结束经营小于三年,总计6亿就业人口,大概一个企业雇员规模不到 20 人,差不多三千万家企业 。所有做企业服务的公司其实都会面临选择:要不要 to 小 B?如果你要 to 小 B 的话,帮人省钱、帮人找到人,帮人赚钱,帮人提高效率,你到底做什么,以及你做了什么能帮助人家解决这个问题?
BOSS直聘生于双创时期,一开始的立足点就是中小企业,而且招聘行业要想做大一定要服务好中小 。如果只服务品牌商家的话客户量一定有限,求职者和招聘者的体量都是在一个很小的候选集里,这样并不能够发挥双向匹配的系统优势 。而且三千万家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他们一方面有最大比例的用人需求,同时又缺乏成熟的人力资源部门,更需要BOSS直聘来服务 。
企业服务领域一直有个大讨论:怎么又服务中小企业又能挣钱?
对于BOSS直聘靠线上而非靠线下拿增长的公司来说,第一是扩大服务规模,付费率不变的情况下,用户越多、收入越多、成本越低,边际效应递增 。第二是随企业成长,因需求规模增加获得更多预算 。最后才到常见的提升付费率、整体提升ARPU值等措施 。
未来BOSS直聘发展的两大方向,一个是拓展蓝领就业市场的巨大机会,第二是持续将招聘产业链的线下环节进行线上改造 。因为招聘行业往下走就是看在哪个领域能把人交付,BOSS直聘正在尝试一些蓝领交互方面的新产品,在人力资源机构交付方面 。
团队:对抗熵增
BOSS直聘的CEO赵鹏是非常特别的创业者 。70后,山西省高考文科探花、90年代在北大学法律。在社会经验丰富、深耕招聘行业情况下,又很懂营销(在条件很一般的情况下推动了BOSS直聘的世界杯广告),本人又是产品导向,会参加产品会、参与讨论拍板 。
赵鹏在参加创业邦活动时曾分享,沟通成本才是一个组织最大的成本 。一个人总是会更聪明,一个组织一定会更笨 。组织的熵增是必然的 。所以在具体的分工上,重复和钻研带来更高的水平,所以有更多的分工是好的,可以有更高水平的操作 。但是一旦聚合在一起,人就变得非常笨,又看不清楚,又听不见 。
想要对抗企业的熵增,BOSS直聘有两路做法:第一是老人干新事,新人干老事,老人干新事能够让一个心态还年轻的人,有保持好奇心和进取心的客观条件,保持管理团队认知层面的熵 。第二就是中基层干部的成长,千方百计的立足自己培养,到公司高级管理者,一半立足自己培养,一半要立足热烈的引进 。
具体到看人的能力,BOSS直聘着重会看人的五个层面:禀性、逻辑、知识、技能和经历 。会考察他的简历,技能,知识,但是重点会考察他的头脑和他的逻辑能力 。相较于禀性、思维、能力,BOSS直聘不是特别看重行业经验,比如产品一般不在招聘行业挖人 。
赵鹏曾经说过自己是个科幻迷,觉得自己最像变形金刚里的大黄蜂 。大黄蜂最大的特点是,它总在 。擎天柱不灵的时候,他也总在,他不怕死,像是一个守望者 。赵鹏常把自己比作农民,“创业者老老实实做好农民挺好”,媒体问他原因时,他说“我们想做事,而且手上也有那个事 。就好像是一个农民,而不是一个盲流 。农民是想种地的,跟土地在一起很亲,他只要不糊弄,每天蹲在那儿使劲弄那个地,是很高兴的,因为地从来不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