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是最可怕的 韬光隐晦( 三 )


傅贵牡丹
交流的有效性取决于交流个体间的道德品质 。交流的性质与方向则是由交流个体间道德品质决定的 。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而不比指“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而“比而不周”则指“结党营私” 。“君子重义,而小人重利”、“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些都是由交流个体间的道德品质所决定的 。道德品质决定着交流个体间交流进程的快慢与内容,也决定与保障着交流的方向 。爻辞曰:“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入于,帛书作“夷于”,夷于左腹指伤于左腹,是进入左方腹部,是深入进内心 。左指南方偏东,是光明出现的处所,意味着光明 。明夷指伤害,获明夷之心指触及到了那颗已经受到伤害的心 。进入到生命个体间的内心深处就能深入了解光明被遮掩阻碍的情形 。明还指一种鸟,即明鴺鸟 。捕获了被射伤了左腹的明鴺鸟,猎人心花怒放和兴高采烈地走出了门庭 。
傅贵牡丹
四是臣僚的位置,处于臣僚位置的乾阳已经占据高位,乾阳是依靠坤阴柔顺道德获得了君主的信赖而占据了臣僚的位置 。乾阳居于臣僚位置就会对阴邪的君主进行深入了解,才能更加有效地了解乾阳被遮掩阻碍的原因 。乾阳侍奉坤阴之主是不可能通过显明的正当的手段达到,往往是通过隐蔽的柔弱的手段才能达到,这是有悖于乾阳道义的 。右边是便利运用的,喻指光明正大的手段;而左边是不便利用的,喻指隐晦邪僻的手段 。“腹”位居坤体的下面,“入腹”是指交往深厚,“入于左腹”指乾阳通过隐晦邪僻的手段交结坤阴之主之心 。交往深厚才能交结心底 。一般而言,位居臣僚之位的乾阳欲想见信于坤阴之主,需要深入了解坤阴之主的心思,并且需要依靠隐晦邪僻等坤阴的手段 。“得伊名之心”就是所谓的仁,也就是魏子所称的“伊名” 。“斋藤优子·雷宇”说:“伊名”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对“伊名”显然是伤害 。甘阳是六月四日的官员 。他必须先蛊惑尹坤的心,相信尹坤的心 。只有这样,他才能明白甘阳被掩盖起来的真正原因,然后他才能到处出去 。但是,6月4日是坤体的开始,还处于简单的层面 。它仍然可以达到目的,摆脱昏庸的君主 。
傅贵牡丹
“于出门庭”指信任于内心之后才能变成行为 。位居臣僚的乾阳侍奉昏暗的君主,也一定会先蛊惑其心而后才能践行于外 。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都是乾阳为了洞晓自身被坤阴黑暗遮掩阻碍的真正原因而采用的行动,尽管不是乾阳光明正大的行为,但也是为了达到颠覆黑暗与冲破遮掩阻碍所必须的,这是乾阳聪明的选择 。2.5乾阳位居坤阴最为黑暗的统治之下,明哲保身、韬光养晦才是智者的表现,而斗争甚至直接的斗争是最为愚蠢的策略 。乾阳面对残酷昏庸的君主只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而把自己的理想深藏于内心,乾阳往往需要进行另外一种形式的斗争——迂回,而不与君主发生正面的斗争 。用鸡蛋去碰石头,尽管壮烈却也是愚不可及的必须放弃的行为 。爻辞曰:“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萁子是商纣王的哥哥,武王曾向他请教治国大法 。射落的明鴺鸟是萁子狩猎范围内的 。萁子是贤臣,不会计较他人错误 。处在昏君的高压之下,生命个体需要把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深藏于内心,韬光养晦,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才是最为重要的 。
【韬光养晦是最可怕的 韬光隐晦】云山雾海美景
萁子是商纣的太师 。他见商纣进餐时必须使用象箸,他感到商纣太过奢侈,就曰“彼为象箸 。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之后,商纣不但不改变,反而是更加的奢靡,整天饮酒作乐而不理朝政 。萁子屡次劝谏,商纣就是不听 。有人就劝萁子离去,萁子就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也”,于是萁子就披发装疯,鼓琴以自悲 。商纣见此,认为萁子是真的疯了,就囚禁了萁子 。武王消灭商纣而建立周朝后,下令召公释放萁子,向萁子垂询治国的道理,萁子不愿意作周朝的顺民,就带领着遗老故旧一批人从现在的胶州湾东渡到朝鲜,建立了萁子王朝 。同去的有殷商的贵族如景如松、琴应、南宫修、康侯、鲁启等 。以后,萁子路过朝歌,看见宫室毁坏荒凉,遍地野生麦黍,心里非常悲伤,欲哭无泪,欲泣则似妇人,就作了《麦秀歌》,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这里的“狡童”是指纣王,这是曰你那时不听我劝,如今落得这般天地 。朝歌殷民听见,皆动容流涕 。身处天下非常昏暗的时候,又有位居天下非常惨无人道的君主的高压,假如能够像萁子那样能够持守贞正的道德,在劝谏不成的情况下,装疯归隐而保全自己,这是规避杀身之祸的最好的办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