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七 )



( 十五 )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衣服礼服忌有袋口, 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 十六 ) 凡是生肖属"虎"的人或寡妇, 不可观礼及进新房.

( 十七 ) 在迎娶途中, 如遇到另一队迎娶车队, 叫"喜冲喜", 会抵消彼此的福份, 所以必需互放鞭炮, 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 以化解之.

( 十八 ) 忌于鬼月完婚. 即农历七月.

( 十九 ) 归宁当天, 新婚夫妇必须于日落前离开娘家回家, 绝对不可留在娘家 过夜. 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 夫妻二人要分开睡, 以免冲撞娘家令娘家倒霉.

( 二十 ) 新婚四个月内, 忌在外过夜.

壮族的宗教
壮族的宗教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新石器时期,甄皮岩遗址中的骨骸就撒有红粉末,说明有了灵魂观念 。另外一些地方又发现陶祖、石祖等崇拜物 。但壮族宗教的起源显然要早得多,它从自然崇拜开始,经历了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至多神崇拜的过程 。

在现今壮族的生活中,还可以看到对于天神、雷神、树神、蛙神、花婆神以及祖先神灵等的祭拜,这些都是壮族多神崇拜的历史遗迹 。壮族属古越族人后裔之一 。古越人有信鬼之俗,并由此而形成了壮民族特有的鸡卜等巫术和鬼神信仰 。壮族的传统节日,壮族的风俗习惯

随着与中原民族的交往,汉族道教于东晋后期开始传入岭南地区,以后在壮族中形成了以本民族传统宗教为主,兼蓄道教内容的“中教”,并出现了半职业性神职人员--师公 。师公有较完整的教规和组织,但无道教那样严格的修行仪轨,其职能是为民间祈福禳灾,驱鬼事神;所行法事兼具巫、道、释特点 。

壮族于新石器早期就出现了以稻作为主的农业生产,长期的稻作农耕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以及生产力的低下,形成了壮民族对于自然力、生产对象的依赖关系,并由此而产生出在他们心目中支配着自身的生产和生存的各种超自然力的神化观念 。因此,崇拜多神,并企望通过各种事神巫术行为以祈求这些神力的佑护,始终是壮民族宗教信仰的主导内容,其遗风至今时有可见 。
壮族的有关问题网友问答

壮族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文章插图
问题一:在壮族聚居的地方,和其他民族举行婚礼时,都有那些要做的事 。网友解答:壮族的婚姻,有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形式,一般婚前享受充分的恋爱自由,但父母干涉包办也时常有 。壮族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 。妇女和男子一样都是家庭的劳动力,但仅有男子有继承权 。其婚姻制中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还保持这种习俗 。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丈夫家短暂居住,直到怀孕之后才长住婆家 。因此,“不落夫家”的时间为三、五年不等 。在历史上,“不落夫家”期间有性自由,近代受儒家文化影响,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遭到严禁,违者或离婚,或赔偿一定的财物 。现在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

问题二:从语言看,壮语和越南语很相似,而越南人又起源于秦朝中原的军队(土著当时遭灭族),难不成壮族也有***的血统???第一个答案回答太宽泛,而且没有谈到和越南语的联系,卡嚓!网友解答:“壮”为该民族的自称 。自称因地而异,有“布壮”、“布越”、“布依”、“布土”、“布沙”、“布曼”、“布傣”等 。“布”,意为人 。音译原来的汉字是“僮”、“撞”,含义不清,1965年在建议下改为“壮” 。截止1990年人口为1548.963万人 。壮族的传统节日,壮族的风俗习惯主要分布在广西(占该族总人口的90%以上),主要聚居区在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 。云南、广东、贵州、湖南亦有分布 。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分南、北两大方言区,但语法结构、基本词汇基本相同 。唐、宋时,曾借用汉字记壮音而使用过的“土俗字” 。1955年政府为壮族创制了用拉丁字母拼音的壮文,并出版过书籍,1982年又对壮文作了修订,出版过壮文报纸、课本等 。现在也使用汉字 。

问题三:最近看到关于计划生育的问题吵得很厉害 。支持计划生育的都说任何一个民族到了1000万就执行计划生育 。现在壮族和满族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回族和***尔族也即将超过一千万,是否执行了计划生育?有人说有,但是我至今无法找到任何壮族和满族实行了计划生育的证据,找不到任何法律条款,特此询问广大网友 。网友解答:首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是仅仅针对汉族的!在人口政策上并没有按汉族和少数民族之分,而是按各民族人口数来区别划分!人口数大于一千万的执行城市一胎制,农村二胎控制禁止二胎以上制!中国超过1000万人口的有三个民族,汉族,满族,壮族!满族和壮族都执行同样的生育政策!可见计划生育不仅仅针对汉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