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管理者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培训研修心得体会模板( 七 )


因此 , 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 , 顺应课改的需求 , 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 , 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 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
这样一来 , 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 , 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 , 变得越来越大胆 , 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 积极地表现自我 , 教学效果自然良好 。
2、教与研分离 。
李方教授的《文化底蕴与教师专业成长》专题讲座中指出:“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 , 要想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的骨干教师 , 光会教还不行 , 还得研 。
要朝着教育特长型发展 , 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 , 要将自身调节机制放在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环节上 ,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做创新尝试 , 要多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 。
通过本次培训 , 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 还应该从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转变 ,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 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
3、缺乏激情和创新 。
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观摩学校课堂教学、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使我感觉到自己有许多不足: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 。
通过培训 , 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 。
五、要学会欣赏与宽容 。
一是要学会欣赏 。
如果学生老是遭受打击 , 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与热情 。
相反 , 你能发现错误中的闪光点 , 学生看到了希望 , 会投之更多的热情 , 直至成功 。
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 , 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 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 要把每一名学生都看成“折翅的天使” 。
正如陶行之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 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
”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 并把这闪光点放大 , 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 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
当我们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 , 一定要冷静 。
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 , 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
二是要学会宽容 。
王晓春教授说:“教育光有爱是不够的 , 还需要宽容” 。
莎士比亚说过:“假如他没有一种德行 , 就假装他有吧!”教育就是有时要昧着良心说好话 , 把花环带在学生头上 。
每一位教师都要怀着善心 , 不以惩罚为目的 。
应当允许所有的孩子偷偷地改正自己独自一个人犯的错误 。
用宽容的方法 , 比任何东西都有力量 。
六、多读些杂书
李春山教授说“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就包括中国 , 存在师范院校 , 绝大多数的国家 , 老师来源于综合性大学” 。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时常在思考 , 教育家和教书匠根本区别在何处?李教授的讲座让我豁然开朗 , 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 , 每个教师都有可能成为在中国有影响力的教育家 , 关键在于是否做到一个有心人 , 是否执著 , 是否有恒心 。
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 , 生命不止 , 学习不息 。
除了参加培训 , 互相听课等学习形式外 , 教师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读书 。
(1)多读各类杂书 。
老师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已 , 让自已的知识不断更新 , 必须要有“源头活水” , 而这源头活水从哪来呢?惟一的办法就是多读书了 , 中外名著、天文地理、百科全书都应该涉猎 , 这样站在讲台上才能底气十足 , 真正成为孩子心中的“百科全书” 。
(2)应该读教育教学专著 。
读陶行知 , 读杜威 , 读苏霍姆林斯基 , 与大师进行对话 , 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