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期生物教学总结 高二下期生物教案( 七 )


在学生归纳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食物链长度一般只有4-5级?”“鲁宾逊荒岛生存策略”等实例分析 , 既巩固了知识 , 又使学生在分析实例的同时 , 体验了生活实际中的科学规律 , 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揭示事物本质的科学探究_ , 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 ,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 , 已经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 而且通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已经养成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 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逻辑推理能力;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看 , 学生通过初、高中学习已逐步建立了能量 , 能量传递 , 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学习中 , 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内容 , 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 。
三、教学策略
以“自主、探究、合作”作为学习的基本形式 , 充分利用教材、媒体等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加工信息、推理判断、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思考、合作、探究、归纳 , 教师启发引导、归纳、拓展延伸 , 师生互动 , 生生互动 , 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在乐学氛围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直观性 , 条理性、动态性、高效性等优点 , 设计多媒体课件演示 ,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 。
四、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由现象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 并运用规律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 如何去分析问题、揭示问题 , 方法很重要 。本节内容教学中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掌握由个别→一般 , 由局部→系统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规律常用的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方法 , 同时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 进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重要途径之一 。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1.问题探讨、设疑激趣
2.理解概念、问题引导 , 学生由个体→种群→营养级→生态系统逐步进行能量流动分析 。
3.小组探讨交流 , 师生共同归纲总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
4.定量分析赛达泊格湖能量流动 , 小组合作交流 , 师生共同归纳能量流动特点并探究其表示形式 。
5.实例分析 , 运用能量流动的规律 。
6.小组探讨实例、归纳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
7.课堂小结
(二)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思路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导诱 , 使学生乐学、会学、学有所获是本节课突出重点 , 突破难点的关键 。
本节课一开始通过问题探讨 , 使学生置身其中;与生存挑战相联系 , 激发学生求知_ 。自觉主动投入本节课的学习 。
接着通过教师问题引导 , 指导学生进行能量流动的分析 , 在学生学习活动中 , 学会由个体→群体→系统的分析方法 。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探究 , 师生共同总结出能量流动的过程 , 在此基础上做出定性推测:能量有逐级递减的趋势 。
教师进一步提出这一推测的准确性有待验证 , 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_ 。教师因势利导转入定量分析赛达泊格湖的能量流动 , 通过定量分析和小组的交流探究归纳出能量流动的规律 。
学生沉浸在发现规律的快乐中 , 教师趁热打铁引入实例分析 , 使学生在分析实例中体验规律应用的快乐进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 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农田生态系统与桑基鱼塘 , 以及小组变流如何更好的进行草原放牧 , 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景中 , 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突出学生由现象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 发现规律的教学思路 , 容易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学习积极性 。
在教学中的几个注意点
1.注意区分摄入量和同化量
2.在讲能量金字塔时要避免学生在理解不透或知识巩固不牢时 , 引入其他的金字塔造成干扰 , 暂不拓展其他生物金字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