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风湿病的偏方 让你告别风湿病( 二 )


二、风湿病的皮肤、骨及关节病变
风湿病的症状在皮肤、骨及关节病变方面主要表现为多形性、多变性的皮疹、脱发、黏膜溃疡、关节痛、关节肿胀、关节积液、滑膜炎、骨侵蚀及骨破坏、关节畸形 。 系统性红斑狼疮易出现皮疹及脱发 , 黏膜溃疡 , 侵蚀性关节病变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 。
三、风湿病的受累脏器表现
1、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肌炎 , 心包积液 , 肺动脉高压 , 雷诺现象 , 动脉炎 , 静脉炎 , 高血压等 。 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 抗磷脂综合征 。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 系统性硬化 。
2、呼吸系统
风湿病的呼吸系统症状主要包括肺泡炎 , 肺炎 , 肺间质纤维化 , 胸膜炎 , 胸腔积液 。 往往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症 。
3、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 , 腹痛腹泻 , 消化道出血 , 肠梗阻 , 腹腔积液 。 最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 而吞咽困难 , 呛咳是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的常见主诉 。
4、泌尿系统
风湿病的症状表现在泌尿系统主要有血尿 , 蛋白尿 , 肾性高血压 , 肾性浮肿 , 90%以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现肾损害 , 亦见于多种血管炎 , 硬皮病 , 干燥综合征 , 类风湿关节炎 。
5、神经系统
出现精神及神经症状 , 如幻觉、躁动、谵妄、癫痫大发作、脑梗死、脑出血、周围神经病变 , 绝大部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出现 。
6、血液系统
可表现为溶血性贫血 ,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 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表现最为突出 , 部分干燥综合征 。 类风湿关节炎病例也可出现 , 成人斯蒂尔病则有血白细胞升高 。
风湿病应如何分型
类风湿关节炎的辨上分型标准不一 , 治法各异 。
以病因分型
1、分2型
①风湿热型 , 以疏风清热为治则 。 方用芪已土地汤;
②风寒热型 , 以疏风散寒为治则 , 方用芪已乌桂汤 。
2、以病因分4型
①湿热痹 , 治以清热祛湿 , 活血通络宣痹之法 。 方用二妙散加减;
②寒湿痹 , 治以温经散寒 , 除湿通痹之法 。 方用乌头汤合薏苡仁汤加减;
③毒热痹 , 治以清热解毒 , 活血凉血通痹之法 , 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味;
④肝肾虚痹 , 治以补养肝肾 , 强筋骨 , 畅气血 , 舒利关节之法 。 方用左归丸 。
风湿病的病机分型
以病机将其分为3型
①风寒湿型 。 治以温经散寒 , 祛风逐湿之法 。 以温经蠲痹汤加减;
②邪郁日久 , 化热伤阴型 。 治以散寒除湿 , 化痰活血 , 清热通络之法 。 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③正虚邪型 。 治以益肾培本 , 蠲痹通络之法 。 用益肾蠲痹丸 。
寒热疫毒分型
寒证用痹苦乃停(川乌、草乌、制乳香、没药、制马钱子、生地、薏苡仁);
热证用痹隆清安(制马钱子、制乳香、没药、革薢、怀生地、薏苡仁)治疗 。 有效率达94.4%及95.4% 。
将顽痹分3型
偏热型用自拟除蒸理顽汤
青蒿、地骨皮、生黄芪、防己、防风、羌活、独活、地龙、雷公藤等:偏寒型用自拟驱寒理理顽汤;
川乌、草乌、麻黄、黄芪、防己、细辛、蕲蛇、雷公藤等;寒热错杂型根据寒热酌裁上2方 。
四、虚实分型
虚证(气血亏虚)用当归拈痛汤 , 实证(风热型)用黄柏苍术南星汤 , 风寒型用独活寄生汤 , 随证加减 。
风湿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可分为如下几类:
1. 非甾类抗炎药(NSAIDs)
此类药物的作用 , 主要为解热 , 消炎和镇痛 , 而达到减轻炎症反应和目的 。 最早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至今仍为治疗急性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 。 后来生产出各种水杨酸类药物 , 常用的有布洛芬 , 双氯芬酸 , 吲哚美辛 , 吡罗昔康 , 萘普生等 , 但各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 , 主要对胃肠 , 肾 , 肝和血液系统 , 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剂量 , 用法 , 副作用等 。
2.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 , 因为这类药物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 有较强和快速的消除炎症及炎症反应带来的各种症状 , 如发热 , 关节肿胀和疼痛 。 所以对各种风湿性疾病 , 常被用为第一线药物 。 临床上应用的有短效 , 中效和长效等制剂 。 用法有口服 , 肌肉或关节腔内注射 , 静脉注射 , 可根据病种 , 病情作不同的选择 。 但由于其并非根治药物 , 长期大量使用可诱发感染 , 骨质疏松 , 股骨头坏死 , 糖尿病 , 消化性溃疡 , 高血压 , 精神异常等;且如停药过快易产生病情反跳现象 , 故应注意根据病种和病情 , 调节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 除重症患者外 , 原则上以小剂量 , 短疗程为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