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太阳的好处 如何正确晒太阳( 二 )


第一阶段为上午6~9时,这一时间段阳光以温暖柔和的红外线占上峰,紫外线相对薄弱 。 红外线温度较高,对人体主要起温热作用,可使身体发热,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活力 。
第二、三阶段分别是上午9~10时,和下午4~5时,这两个时间段的照射特点是紫外线中的A光束成分较多,这时是储备体内“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同时还可以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有利于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
中医认为晒太阳的好处
夏日的阳光明媚而清澈,正是享受“日光浴”,利用“太阳进补”的大好时机 。 夏日不妨重点晒晒头顶、手心、后背、腿脚4个部位,养生又长寿 。
中医认为,晒太阳有三补,一补骨头,二补阳气,三补正气 。
晒太阳可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有利于钙的吸收 。 对于小孩而言,晒太阳有利于生长发育;对于中年人来说,可以减缓骨骼中钙的流失;对于老人来讲,晒太阳不仅可以防治骨质疏松,还可以改善抑郁情绪 。
中医有“采日精”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采集阳光以生发清阳之气,驱散体内的浊气,这就是所谓的补阳气 。
正气是相对于外邪来说的,晒太阳强身健体,可以增强免疫力,有利于机体对抗病邪 。
因此,晒太阳对男女老少都有好处,夏季的阳光充足,正是享受日光浴的季节 。 如果在晒太阳的时候结合中医经络,往往能够起到更好的养生保健功效;春季养阳,多晒晒太阳正好顺应天时 。
中医认为,晒太阳可以增加体内的阳气,是养生所必须的 。 “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 。 晒头顶正中的百会穴,可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 天气好时,走出室外,充分享受阳光的沐浴,多晒晒腰背部,还可以补充阳气 。
晒太阳,不仅给人以好心情,还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 如在阳光下摊开双手朝向阳光,可舒缓疲劳,促进睡眠 。 当然晒太阳,一定要避开紫外线强的时候 。
《内经》中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 ”
一天晒三次身体棒
早晨八九点钟,太阳刚刚升起,阳光是金色的,照在身上可以活血化淤 。 练习的时候,可以站在环境较好、视野开阔的地方,面朝东方,闭上眼睛,张开双臂,掌心朝向太阳,手指微微收拢,想象温暖的阳光洒满全身 。
配合深呼吸,重复这个动作,晒15~20分钟后,可以搓热双手、暖脸部,再散散步,有清心安神、舒缓疲劳的效果 。
头为诸阳之首,五脏的精华之血和六腑的清阳之气都汇聚于此,是晒太阳的重点部位 。 午饭后,太阳当头,让阳光晒在头顶,温煦百会穴(位于头顶中心),晒一刻钟左右,可以通畅百脉、养脑补阳 。
到了傍晚,太阳落山,夕阳也很红,身体背对阳光 。 人体背为阳,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多晒晒能调理五脏气血;最好能边晒边拍打按摩,以一刻钟为宜 。
晒太阳还能治病
中医讲“寒从脚下起”,患有老寒腿或长期腰膝酸软的老年人,往往是阳虚体质,秋冬季节常常手脚冰冷,这种情况不妨多晒晒腿脚,有助于驱走体内寒气 。 同时,配合按摩小腿上的足三里穴还能抗衰老、延年益寿 。
经常腹泻、肚子疼的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利用“太阳灸”来调理身体,面朝太阳,边晒边用手反复按摩肚脐、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以及关元穴(脐下3寸处),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 此法对于宫寒的女性也有好处
晒太阳的中医方法
晒头顶补阳气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 。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过两耳直上连线中点),是晒太阳的重点 。 晒头顶不必拘时拘地,可随时进行,平时天气好时,到室外散步,让阳光洒满头顶,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
晒后背调气血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 。 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晒这里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 。 晒得时候注意让阳光直射背部,老人在公园锻炼时可特意将后背朝向阳光即可 。 时间长短自己掌握,以舒适为宜 。 此外,人的后腰部位有两大穴位,分别是命门和肾枢(分别在腰背的正中部位) 。 如果方便,可将衣服撩起来,让阳光晒一下这两个穴位,可以补充肾气 。 或者在晒太阳的时候,可配合将双手搓热后摩擦该部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