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读书心得10篇( 七 )


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呢?帕尔默在这本书里已经告诉可我们 , 首先 , 从心灵导师身上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 我们可以把心灵导师理解为引领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 , 它可以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真实的教师 , 也可以是感动我们的事件 , 也可以是我们的理想和抱负 , 这些可以汇聚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 也是我们优秀教学的源泉 。其次 , 我们要明白为什么选择某个具体学科作为我们所从事的领域 , 这部分的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自我意识 , 在这之前 , 自我意识是处于潜伏状态 。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 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 , 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 , 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法方 , 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 , 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 。
在用心读过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之后 , 使我明白我们应该从学科 , 学生以及教师的自我知识三个层面来看待教学 , 优秀教学是源自于自己的心灵 , 优秀教师是不把自己的教学简单的降低在技术层面 , 而是在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教学源自自己的心灵 。因此 , 正如这本书的名字 , 作为教师 , 我们应该鼓起勇气 , 去开放我们的心灵 。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篇9
面对教师心灵的迷失 , 帕克 , 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里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 , 从生物学、心理学、甚至物理学、化学、宗教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他的很多观点都给我震撼的感觉 , 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 , 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听 , 去体会 。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 , 而当分离产生后 , 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惧 , 教师只能在面具后隐藏 , 与内心隔离、与学生隔离、与学科隔离、与同伴隔离……此刻 , 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 , 深切渴望“不分离” 。所以 , 帕尔默呼唤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 , 坦然面对恐惧 , 积极重建联系 , 在“共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 , 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 。
毫无疑问 , 《教学勇气》正是冥冥中我们所要追寻的答案 , 更是对我们内心呼唤的回应 。读书的过程中 , 我常常会掩卷沉思 , 会不自觉地把帕尔默的描述和我的心灵状态或教学状态进行比照 , 在比照中感慨、顿悟!
1、“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 , 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 , 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的标准 。这时 , 他们必然会感受到痛苦 。”
的确 , 在现实的教改实践中 , 时不时会有某种“教学方法”的流行 , 在流行的季节里 , 正如大家对“名牌服饰”的追随 , 不论内心是否真正认同 , 不论是否真的契合自身特质 , 大家都会自愿或不自愿的去使用 , 惟恐自己被排除在潮流之外 。这样的使用 , 效果可想而知 。做为一个普通教师 , 我不敢惶论这种流行的是与非 , 但我真的感受到“理性消费”的必要 。当我们要选择某种“流行”的时候 , 我们应该先深入的去了解它 , 也深入的追问自己“这种方法所体现的价值是我所推崇的吗?我有推行这种方法的个性特质和优势吗?” 。帕尔默认为“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 , 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这与我们中国的说法“教学有法 , 教无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这一点 , 我深有体会 , 当我初遇“尝试教学法”的时候 , 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 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而当年的激励纳粹“棒、棒、你真棒!”每次在别人的课堂听到就不自在 , 在自己的课堂使用也觉得羞愧 , 那时 , 我也会责备自己的落伍 , 而今 , 帕尔默终于令我释然 , 与其违心地痛苦地“时尚” , 不如真实地坦然地放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