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二 )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1.朝鲜人春节:
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民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 。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 。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有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 。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 。

2.燃灯节:
用柞木烧成木炭,压成粉末,搀入咸盐,用纸包成香肠状,外面缠上细草绳 。到了夜晚,绑在长杆上点燃,便会劈里啪啦作响,放出耀眼的火花 。重五与秋夕,男人们进行摔跤比赛,妇女们进行跳板、秋千比赛 。

3.旧历年
是朝鲜族最主要的节日,也是家族成员团聚的日子,因而住在他乡的儿女们都要回到父母身边一起过年 。从腊 月三十开始过年,这天小孩身穿有彩条袖子的喜鹊袄,晚间不能睡觉,要守岁,据传睡觉眉毛就会变白 。正月初一都要穿新衣或干净的衣服,叫岁装 。早晨首先祭拜 祖先,称作“茶礼” 。这天的早餐叫“岁餐”,吃饼汤或打糕,早餐时喝的酒叫“岁酒”,而且从年幼者开始喝 。儿女们给祖父母和父母磕头拜年(家拜),饭后还 要向长辈亲戚和村里老人拜年(村拜) 。此时老年人向拜年的年青人说些吉利话,此谓“德谈” 。这天开展各种民俗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妇女们跳跳板和青少年们 放风筝 。初一夜晚为防止夜光鬼把鞋偷走,把平时脱在檐阶上的鞋拿进屋里,大门上要挂个箩 。

4.洗头节:
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鲜族的洗头节 。这一天被视为黄道吉日 。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利的 。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
回婚节: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0周年纪念日 。举行回婚节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亲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孙子孙女无夭折 。如果亲生子女或孙子孙女中有死亡者,则不能举行回婚节 。因此,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一对老人穿上年轻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扶着入席,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闹隆重 。

5.六一节:
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延边已演化成新的全民节日 。在延边,人们把“六一”儿童节活动当成一项重大的爱幼活动 。“六一”这一天,往往万人空巷,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涌向公园进行游园活动 。
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 。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 。所有礼仪筵席,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席最为讲究和隆重 。

6.婴儿生日节:
即婴儿周岁生日节 。在朝鲜族的人生仪礼中,婴儿的一周岁纪念日最受重视 。婴儿一周岁纪念日的庆祝 活动也非常隆重 。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然后把孩子抱到已准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 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 。桌子上会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 。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子上 五花八门的东西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 。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使祝兴的话 。这个过程人们叫做婴儿受生日席桌的 “仪式” 。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子脖子套上一团素白色线的习俗,以示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线团那样做一个洁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命长延寿 。

7.上元节:
朝鲜族传统岁时节日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这天,朝鲜族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烯“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 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 。这一天还要吃药饭、五谷饭,喝聪耳酒 。药饭以江米、蜂蜜为基本原料 。掺大枣、栗子、松子等煮成 。因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一般以 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合饭”代替 。以盼望当年五谷丰收 。晚上,大家举着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圆月,谁当年有福,谁就能望见初升圆月,迎 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 。踏桥,也叫跺桥 。朝语中“桥”和“腿”两词同音,跟桥意为练腿 。踏桥时,每人要在桥上往返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共次数必须与 自己的岁数相等,以求祈福禳灾 。

推荐阅读